许多产品经理和营销人员在策划新品上市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产品卖点写得很漂亮,却难以打动用户购买。原因在于,产品方更关注技术和功能本身,而用户只关心“这个产品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找到产品唯一性并用用户视角表达差异化价值,是促成成交的关键。下文将结合多个实际案例,教你如何让产品描述更具吸引力,提升转化率。
如何用用户语言表达产品卖点?
如果只罗列技术参数,用户很难产生共鸣。优秀的表达方式,通常会直接回应用户痛点,甚至用一句话就让用户产生“这就是我的需求”感。例如,小米手环不说“电池容量180mAh”,而是明确写出续航三十天,无需频繁充电,让用户感受到便利。这类表述 真正把卖点转化为买点,也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抓住注意力。
产品唯一性如何突出,引发用户兴趣?
在市场同质化严重时,强调产品不可替代的唯一优势极为重要。苹果手机早期就用“重新定义智能手机、体验无可比拟”来传达自己的差异性。对于新品牌或创新产品,可以聚焦某一无法替代的功能或体验,让用户在众多选择中有理由优先考虑你的产品。不是每个特性都要突出,而是要找对那个真正能“让人非你不可”的点。
用竞品对比强化差异和卖点
很多市场人员只谈自己的亮点,但没有与竞品做明确对比,难以让用户做出选择。例如,华为笔记本明确指出比同类产品更轻薄,性能更强,同时在官网做了竞品参数对照,让购买理由一目了然。数据支撑的竞品对比,能直击用户决策关键点。切忌空谈“更好”,建议用具体数字或场景,让结果具象呈现。
如何用“痛点解决”强化买点?
最容易打动用户的表达,通常是对准实际痛点,展示直接解决能力。美的空调的新产品描述不是“采用创新风道”,而是写明无风感制冷,告别冷风直吹不适,让担心睡眠受影响的用户直观被吸引。将技术卖点转化为用户场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打造爆品的核心。每个行业都有独特痛点,找到并用“用户语言”阐述,成单率自然提升。
数据与实际案例如何提升说服力?
相比抽象描述,有具体数字或真实案例支撑的表述更能促成购买。比如小米手环“续航30天”数据,美的空调“睡眠持续凉爽”场景描述,都是通过可量化结果和直观场景证明效果。在广告和产品宣传页面,多用“直接对比前后体验”“用户真实反馈”“有据可查的性能提升”,可以让用户减少疑虑,增加购买冲动。
常见问题
产品卖点和用户买点有何区别?
产品卖点通常是企业希望展示的功能、技术或设计优势,但用户买点则是用户愿意为某个实际需求或问题解决方案买单的理由。比如续航能力在技术上是电池容量,但买点是“可以一整月不用充电,省心”。写产品描述时,建议先筛选出能直接带来舒适、省力、省钱等实际效果的点,用用户视角重塑内容。
如何把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买点?
简单罗列参数很难激发购买欲望。需要将技术参数与具体使用场景结合起来,如“8GB内存”可以转化为“多任务不卡顿,办公效率提升”。推荐采用“技术+场景解决”模式,让用户一眼看出参数背后的实际价值,触发需求。
做竞品对比时需要注意哪些表达方式?
竞品对比不能只说“我们更好”,需要用具体数字、真实体验或实测场景说明差异。例如比同类产品轻10%,续航长5小时等。同时要突出自身独特优势,避免恶意贬低竞争对手,建议用中立、客观的数据和场景,提升说服力和用户信任度。
如何用案例和数据增强卖点表达?
案例和数据能为卖点提供直接证据。可以用真实用户故事或者典型体验场景,配合性能参数、数字提升等内容。如“80%用户连续使用一周没充电”“夜间睡眠环境更静音”。案例让用户代入自身需求,数据则增加理性说服力,二者结合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