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现实汇北京站实录:单向空间正在复制“单向空间”

有赞·现实汇由有赞创始人CEO白鸦发起成立,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零售人和品牌人,以企业参访游学、围炉夜谈作为核心活动形式,共同交流并解决最实际的问题,讨论并总结出最接地气的答案,在这个场域里面大家同为:分享者、聆听者、思考者、提问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董会,现实汇的成员们彼此建立深度连接,专注私域、新零售、品牌营销等商业话题。

从2005年以公共空间理念,开出第一家线下书店;到将文化空间概念引入商业地产项目等;再到当下的空间文化走向社区,单向空间正在以不同的样貌面向受众,并凭借创始人之一许知远,为品牌带来持续的影响力…

「这些是大家基于不同的切片认识到的业务板块,很多时候很难把业务串联在一起,有一天才发现原来他们是一家公司,叫做单向」在有赞现实汇·北京站上,单向空间执行总裁何晟旻分享了单向空间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单向空间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以及开展业务的底层逻辑。

单向空间何晟旻在有赞现实汇分享

她指出单向空间的差异化在于,首先是一家媒体属性非常强的公司,以媒体的方式构建空间里的肌理;其次,通过「设置议题」与用户进行有观点输出的互动;最后,能有效调度好内外的文化资源,建立To B和ToC的业务。

第五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论坛现场

而在书店模型由街区走向MALL再走向社区的背后,何晟旻认为,单向倾向在垂类里做深耕,因此,不管在不同业态中做酒、餐、做空间,场地都只是媒介。

以下是何晟旻在现实汇的分享实录(内容有删改),让我们一起看看创立至今十八年的单向空间的蜕变与思考。

一、商业环境的变化,是单向切换空间形态的暗线

单向作为一家文化公司同时拥有很多线下业务,市场上可能有非常多疑问,一家书店如何活到18岁?为什么经历三年艰难的疫情仍然活着,并且今年上半年还开出新的三家店?怎么理解一家文化公司在市场的业务布局等等。

或许大家认识单向是通过创始人之一许知远的文化IP,或许是从书店认识单向,又或许是通过访谈类节目十三邀初识单向... ... 但事实上,这些只是单向不同业务板块的切片,而将这些业务串联在一起,便成为了单向这家公司。

作为单向空间业务载体的书店,2005年就开出了第一家,也是首次将书店理解为公共空间,书店有一个非常大的院子,每一周都有大量的文化活动在进行。

单向街书店2005年

2009年,基于把线上流量和线下用户进行更精准的对接与匹配的思考,在北京开出了首家社交空间书店,并在空间当中做了非常多尝试,比如邀请莫言、陈丹青等公共知识分子到单向的所有空间中参与互动。

2013年做了国内唯一一家的众筹共建书店,彼时国内互联网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代,出现了大量的共享经济和优质互联网项目,比如Wework,当时我们在思考,一家书店是否也可以让渡给更多的用户,成为其空间的主人之一,让其获得选择书籍、座位的权利,当时我们就发起了「寻找1000名主人」的项目,收获了一批非常优质的种子用户,并伴随单向的发展一路向前。

从2014年开始,单向正式走进商业地产。在当时供人们休闲购物的线下场景,如街铺等分散场景,正在向汇聚了吃喝玩乐的商业综合体迁移。

2018年,随着商业变迁,单向空间走进了阿那亚,成为其首个文化矩阵当中的代表之一,这也标志着单向空间正式入局文旅地产。背后则是商业的变化,即人们的需求,从综合地产模式,转向更加垂类或圈层型的文旅项目和商业项目。

单向空间2019阿那亚

2021年,单向空间出品了十三邀这档栏目,目前已经达到了18亿总播放量,这些流量实质上仍是属于腾讯的公域流量,因此,单向想要以一个产品来做公域流量转向自身私域流量的承接体,于是线下小酒馆模式应运而生。

十三邀小酒馆

在今年的五一期间,单向又同时开出三家门店,新开书店的空间中的特殊性在于,并未延续单向过往模式下的空间融合设计,用户进入书店可以看到很多高耸的竖墙,所有书籍的分类是按照更强的逻辑性来陈列的,所有的陈列都是有内容表达和观点输出的。

单向空间门店

而今天到达现场之前,我和搭档正在探讨后续要在东京开出的门店的展陈和设计,项目预计在今年七八月份落地,我们相信单向空间可以以自己的表达和输出方式,将文化输出亚洲,亦如日本茑屋书店在中国市场中拥有着非常强势的市场表现。

以上就是单向在以空间为载体对外输出时,基于不同的定位进行的不同尝试,当然,这些结果也并不是单向在项目起步阶段就给出定位和规划好发展逻辑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最后的衍变是经由单向和用户共同经营,逐步呈现和沉淀的结果

二、团队基因决定差异化,差异化决定品牌能够走多远

如果说近年来,实体书店的倒闭是因为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改变而导致,那么突如其来的疫情无异于按下了实体书店倒闭的加速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有1573家书店关门,这一数字是2019年的3倍。

反观单向空间旗下实体书店,在疫情中仍稳步发展,在后疫情时代更是接连开店,与其所采取的差异化竞争不无关系。而这种差异化的表象之下,则是团队基因、以媒体方式构建空间肌理以及极强的链接能力的综合体现。

  • 团队基因:单向空间拥有非常强的媒体属性,这也使其在做空间时,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理解诠释,并用媒体的形式做输出。以十三邀栏目为例,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也是首个由书店策划的大型综艺栏目,书店不仅是在经营空间,也是对整个线上的传播产品做了一次理解。
  • 出版:在长视频、综合服务外,单向空间拥有着自己的纸质出版平台,且由书店发起的《单读》,拥有一批忠实读者。
  • 播客:播客是单向空间在新媒体、纸质介质出版之外,与优质阅读用户粘度最深的载体。

独特的议题设置

单向文学奖

  1. 在奖项上,推出全国首个由书店行业评选的文学节,相较于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权威中心式的筛选方式,融合全中国不同城市在内的100家独立书店一起评选出更加能够代表当下的文学奖作品。
  2. 面对不同区域单向的在地化表达。比如单向走向了南方市场,开出佛山门店,如何去理解南方文学、如何去理解记忆中的南方等等,基于能够与南方所沉淀下来的文化质量和文化肌理进行对话,在书藏上进行调整,重新诠释对南方的理解。

单向荐书:独创「滞销书榜」,为受限于书籍装帧、内容题材作品滞销的优秀作者和出版社,提供更多舞台,并让“滞销书榜”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得到延续。

书店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赛道和行业,像诚品书屋进入中国,有非常好的IP和运营经验,诚品是综合性的,业务横向发展,而单向是在垂类里更深耕,在媒体资源上有着“长枪短炮”,就要不停去做一些擅长和专业的事情,否则跟着平行结构去做扩展的时候,团队跟不上组织的发展,组织发展跟不上新的业务需求,最终组织被模式拖垮。

三、精耕空间运营,零售不是唯一答案

当更多的受众群体涌入单向空间线下门店时,多元化的需求也不断涌现,在单向空间中,既有零售业态,如文创产品,也有餐饮业态,如咖啡、酒吧。

以文创为例,单向空间的爆款单向历一年销售额在两三千万左右,这也意味着每一年会有20万册左右的单向历,被当做礼品被送出,在业内很小的类目中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数据。

单向空间出品图书

同时在单向空间看来,零售板块的单向历只是载体,而如果想要脱离开这一文创载体与用户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则需要将其变为IP。
为此,单向空间对单向历进行了重新的理解,并借此打造出了时间种子这款产品。

时间种子

在时间种子的构思上,单向空间将在仓库中累计的近几千册单向历库存,化成纸浆循环再造,以可持续的方式做成卡片,只要加水培育就会长出花和草,并在去年借此在各地艺术界、商业地产等地开展了名为时间便利店的展,成功的让爆款文创单品延展出IP。

此外,单向将线下门店空间定位类似于一本立体杂志,门店即媒介。用户走入不同门店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版面」,比如一些门店中的“版面”是酒,但在别的城市的门店,可能一个“版面”是榜单。

当然,在追求每家门店「非标化」的背后,也对单向空间提出了挑战。以咖啡为例,咖啡本身有着社交属性,但对于书店来说,并不是一个强社交型的场域,因此多数情况下,咖啡只是一个配套产品,如何将社交属性与空间属性更好的融合,无异于考验着单向在空间上运用的能力,而单向空间的策略则是,引入大量的户外场景,比如北京檀谷店的户外、佛山店的露台,让咖啡消费场景下的社交需求,在室外完成。

单向空间人文造节

同时,单向拥有非常强大的造节能力。单向关注当下社会热点、情绪洞察、并以人文的方式构建节日。成为市场上有强辨识度的产品,例如今年上半年的青年节,让年轻活跃的声音走向台前。